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情况
目前实验室在校研究生216人,实验室教师在评估期内开设研究生课程18门,本科生课程10门,开设课程中包括全英文课程4门。
实验室人才培养代表性举措
实验室实施导师组联合指导制度:研究生入学后,成立由至少3位教师组成的导师组,主导师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第一责任人。导师组不定期召集会议,主要考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经典专业论文精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进展等情况。此外,实验室建立了顾问导师组制度,推动贯彻“两横两纵”思想教育理念,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科研阅历深厚的学科带头人作为顾问导师。顾问导师经常性地关心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引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更好地从事科研学术工作。顾问导师制度起到了传帮带作用,有效提升了实验室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育人水平。
实验室人才交流和联合培养
1、国际暑期学校
实验室注重加强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2018年,实验室举办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国际暑期学校,通过国际暑期学校建立与知名专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开拓新的合作项目。
2、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
(1)实验室注重加强研究生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2017年,实验室依托单位地学系和英国Exeter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 该项目将使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获得更有价值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2)实验室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资源生态系签订有研究生交换协议。
实验室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1、教改项目
在承担教学任务同时,结合教学和科研实际实验室人员进行教改探索,申请教改立项项目:
(1)罗勇,自由探索:气候变化科学概论课程建设,2018年结题
(2)宫鹏,特色专项:“厚德行天下”地学研究生野外实践综合教学探索
2、教学成果
(1)罗勇主讲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获评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2016年至今已有41176人已报名学习,在“学堂在线”和edX上同时进行讲授。
(2)宫鹏本科任选课程“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被评为“本科通识荣誉课”,2019秋全校本科生选课人数144人,除常规授课外,另外开设小班研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