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进“名山-名校”合作 打造“科学名山”
发布时间:2017-09-19
9月10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名山-名校”合作论坛成功举办。系主任宫鹏教授率领地球系统科学系班子成员及教授团队一行19人参加了论坛。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副书记范清棠主持论坛,并代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签署“名山-名校”战略合作协议。
签字仪式
此次论坛以打造“科学名山”为主题,希望通过黄山与清华大学“名山-名校”的合作,充分挖掘和提炼黄山保护的科学内涵,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共同申报国家级保护和研究课题,促进黄山科学保护、科学管理、科普旅游,将“科学名山”打造成为黄山的新名片。
根据“名山-名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培育和提升黄山作为“科学名山”的影响力: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就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二是联合建立植被生态实验室和植被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联合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四是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五是加强平台建设,共享科技资源,共同推进地学科普;六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探索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
论坛期间,系主任宫鹏教授介绍了地学系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方向研究的最新成果。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罗勇教授做了“气候变化对黄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旅游的影响”报告。系生态学科带头人林光辉教授做了“生态保护对黄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报告。报告后,卢麾副教授与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委员、规土处处长刘一举就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特别就如何从环评指标、以及舒适旅游等方面的需求来完善监测系统,使得旅游资源得到保护交换意见。林光辉教授就虫害防治规范管理以及生物菌剂喷洒等问题与管委会园林局局长杨新虎进行交流。其他老师还就黄山关心的树种入侵,如低海拔毛竹林向高海拔提升,PM2.5花粉颗粒识别监测系统,高海拔极低气温下污水处理方法,环境承载率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水温监测对森林群落的影响,温升高对鸟类迁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宫鹏教授作了总结性发言,他希望双方共同关注保护区生态环境研究,并培养、输送科技人才扎根黄山进行生态研究工作。将拟定于2018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清华大学和黄山风景区开展“黄山科普日”推广活动,让“科学名山”黄山广为人知。同时,以“小核心-大网络”的国际化视野合作关系推动清华-黄山科研基地在国内、国际的景观生态学术方面影响力,使黄山这座国家公园成为集科研、景观生态为主的世界级公园。
地学系副系主任武海平、张强教授、阳坤教授、王汉杰教授、黄小猛副教授、蔡闻佳副教授、徐世明博士、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施建成研究员等也参加了论坛。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办公室、政治处、园林局、规划土地处、黄山气象处相关负责同志和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论坛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