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验室举办“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气候灾害风险及其应对”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7-12-07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10月26日下午,实验室党总支在蒙民伟楼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气候灾害风险及其应对”报告会,邀请党总支书记罗勇教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深入解读。
罗勇教授的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二、“一带一路”沿线气候自然灾害实例;三、“一带一路”核心区域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害;四、灾害风险对策与控制策略。
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水资源短缺。伴随全球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区域过去十年呈现年平均温度升高和降水量增加的趋势,同时极端天气事件也有所增加。罗勇指出,区域受灾危害程度取决于三个方面:自然灾害烈度、承载体暴露度和脆弱性。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一是要采取低排放绿色发展方式,将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将至最小;二是要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保障基础设施质量,提高设施抵御灾害能力;三是要提高气候安全理念和灾害控制意识,在基础设施建设初期进行整体规划,合理降低基础设施对气候灾害的暴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