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官方微信
简体中文 | English

首页

实验室宫鹏参加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学术论坛圆桌访谈

发布时间:2018-01-1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要求,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全面总结我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伟大成就,促进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理论创新和科学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12月4-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2017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学术论坛”。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新使命、新发展---爱国卫生运动助力健康中国”。在大会主论坛专家圆桌访谈上,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宫鹏教授谈到以下几点:
新时代的变化
       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发展方式,转变以忽视环境成本的片面经济发展到以人为本的全面社会发展。健康既是今后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越来越大的份额,又是目的。新时代,我们中国人把文化和哲学层面在历史传统中追求的人与环境的和谐,将人的健康纳入自然的系统,追求人-地-天-道系统的整体健康及其多样性和完整性作为目标和手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统一了起来,我们有了新的全民性的认识飞跃,即大健康的概念。中国大健康?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各界所称赞。
今天中国经济水平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
       我认为,中国不会陷入一些经济学者所谈的“中等收入水平陷阱”。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政治架构有持续发展的优越性。这才有中国自建国以来,在世界上长期拥有的独特的低健康投入,高健康回报的优秀表现。例如,中国健康投入目前仅占国家GDP的7%左右,而美国的健康投入却接近20%。但是中国的人均期望寿命已经直追美国的水平。在经济层面,我国目前仍然保持世界上处于高经济增长率水平,虽然通过开放加入了世界经济体,却能大幅降低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再有,近年来国家认识到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腐败问题、以及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也有积极的应对策略  – 如调结构,反腐败,精准扶贫等措施都很有力。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和政治架构的优越性。

不过我们在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大健康理论、自下而上地总结和推广群众保护健康的先进经验等方面还可以做很多。还需要扩大从事公共健康的研究队伍,在传统公共卫生领域之外,增加环保、经济、规划、管理等跨学科领域从事健康事业的人员。
在行动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在在有些宾馆周围,傍晚有人丢很多卡片,同时又有人不断从地上打扫清理。我们社会当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去,我们的一部分人明明看到环境污染危害人类环境和生态系统,我们却有“边污染边治理,甚至先污染,后治理”等错误认识和行动。我们还有不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腌制食品的大量食用、公共场合戒烟推行难度大、这些还需要在教育、立法、监督等方面加强。
在科研层面,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全方位的创新
      创新需要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学术研究的支撑。对于大健康的研究,需要从微生物尺度、到器官组织、到个人、到社区、到自然生态系统、乃至整个地球系统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在物联网、传感网、通讯网、信息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对上述各个层面的系统的监测都更有手段。我们需要做到利用人类可以共享的大数据,做深度分析,借力新一轮人工智能高潮,突破信息共享的瓶颈,加强我们对人类-环境健康系统的理解,改进我们的政策制定水平。
      一句话: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在地球母亲怀抱这个人类生活、工作的星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系统的治理等各个层次全面重视健康问题,系统地提升健康管理水平。清华的环境与健康研究力争与祖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建设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