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官方微信
简体中文 | English

首页

「Drink Hour」·精彩回顾 | 实验室学术新秀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1-05-25

  2021年5月21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实验室主题系列活动“Drink Hour——学术新秀分享会”在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S825举行,实验室学术新秀候选人邓铸作科研经验和心得分享。


B90D802249D7ACE73436AD63C64_AA2FF3C5_19D89.jpg

邓铸分享心得体会

邓铸从十年前观看过的记者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的节目谈起。“节目中,丁院士力争公平减排权的话语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这对我后来选择从事碳排放清单构建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邓铸说。

中学时期,邓铸对编程和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计划要报考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但由于高中学文而与该专业“擦肩而过”。大一结束前,他通过转专业考试,终于如愿转入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学习。在中山大学本科和在清华大学硕士学习期间,他在遥感领域的学习积累,让他在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上的能力得到巨大提高。随着对碳排放科学研究兴趣日益加深,他申请了硕转博并得到批准。在硕转博后的一年内,邓铸和团队成员一起搭建了首个全球近实时碳排放量化评估模型,并建立了当前时间分辨率最高、更新速度最快的全球碳排放数据库。

413EDCCEA0F9912AD1A30A53705_401F7FEC_1B15F.jpg

会上交流

  在分享会结束后,邓铸和同学们进行了自由交流。他一一解答了同学们在科研、生活和择业等方面的疑虑。同时,他强调了开展研究工作时,加强与导师交流以及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导师经常交流沟通能使自己每天都有所前进,和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合作又能让自己始终紧跟领域的前沿方向。在读博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往往很快就能迎接黎明的到来。”邓铸说。

    3F7F68206D95E26C5871EBC638F_2636BBE0_1BB9F.jpg

会后合影


整个分享交流过程中,大家认真聆听,积极讨论,现场反响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邓铸师兄的分享交流受益良多,对自己今后开展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供稿:实验室研会学术部

编辑:霍婧雯 王佳音

审核:武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