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官方微信
简体中文 | English

开放与交流

中国东部气溶胶-边界层-云降水相互作用观测与模拟

发布时间:2016-11-10

 


报告题目:中国东部气溶胶-边界层-云降水相互作用观测与模拟
报告时间:2016.11.16  14:00-15:30
报告地点: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S927室
主讲人:郭建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讲座简介:
    我国东部处于雾霾与季风双重影响,近年来由于全球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急剧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IPCC AR5报告指出:尽管气溶胶气候效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其影响不容忽视。本报告基于长期的高精度探空组网观测数据,揭示了我国边界层垂直结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等特征,并全面系统评估了基于探空和再分析资料反演的两套边界层高度数据集差异,发现再分析资料存在很大的偏差。同时,揭示了不同气象条件与气溶胶对边界层发展的影响。其次,利用主被动卫星遥感数据,发现了气溶胶对不同类型云和降水系统的垂直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气溶胶对对流云降水系统的上层激发作用是以下层的抑制为代价。最后,通过长期的气溶胶、NO2, SO2,闪电等同步的小时观测数据,我们发现了大气污染对日间降水的触发及其日变化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推迟现象,并利用WRF模式揭示了气溶胶辐射效应(ARI)和气溶胶云微物理效应(ACI)在云降水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机制。

主讲人简介:
郭建平,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分会委员,美国气象学会(AMS)会员,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员,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全国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生论坛理事会常务理事,2014年国际气溶胶大会PM10遥感分会主席,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青年论坛共同主席。主要从事边界层气象学,大气雾霾立体遥感监测,气溶胶与云降水相互作用,云上气溶胶辐射效应。于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在中国气象局的资助下赴荷兰屯特大学做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2010年9月 至2011年5月作为中组部第六批援藏干部赴雪域高原的西藏气象局参与技术援藏工作,2012-2013年中国气象局人才项目资助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科学与海洋系高级访问学者,从事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研究,2015年6-7月,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2015年7-8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与地质系高级访问学者。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以及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专题等项目。目前已在ACP, JAS, JGR, AE,AR,Reviews of Geophysics 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由于在科研和业务上的较出色表现,荣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