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交流
海洋和全球变化: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海洋印记
发布时间:2020-12-14
报告题目:海洋和全球变化: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海洋印记
报告时间:2020年12月22日(周二)10:00~11:30
报告地点: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S818
主 讲 人:成里京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讲座简介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不断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系统能量收支失衡,全球能量和水循环发生了系统性变化,并在海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海洋储存了全球变暖90%以上的能量,这种现象表现为海洋变暖。同时,海洋盐度导致了大气水循环的变化,进而使得海洋盐度也发生了系统性变化。因此,利用观测数据监测海洋物理场的变化,并探索地球系统能量和水循环变化是海洋气候变化和变率研究的一个基础方向。本报告将首先介绍海洋在全球能量不平衡和水循环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并系统介绍过去海洋温度、盐度现场观测系统和数据的历史和现状。报告中还对最新的数据和研究进行介绍,由此揭示出全球海洋温度(热含量)、盐度的变化及其三维空间结构,这也为地球系统能量不平衡和水循环变化提供了的定量估计。最后,本报告还将基于观测数据,核查主流气候模型对海洋次表层温盐变化的模拟效果。
主讲人简介
成里京,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2014年获大气所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海洋气候变化事实、海洋热收支、能量和水循环等方向的研究。构建了一套全球海洋温度、盐度格点数据,被IPCC、WMO、FAO等20份国际综合评估报告以及百余篇学术论文使用。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Science Advances(ESI高被引)、Science(Perspectiv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等,论文总引用19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2017、2019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2017-2019年任IPCC海洋与冰冻圈报告主要作者;2018-2020任联合国第二轮全球海洋评估主要作者。2019年起担任CLIVAR全球综合观测委员会(GSOP)委员、国际温盐廓线项目(GTSPP)指导小组成员、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数据咨询委员会(WDAC)委员。曾获谢义炳青年科技人才奖、WCRP/GCOS国际数据奖(International Data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