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交流
青藏高原多圈层水文过程
发布时间:2022-10-14
报告题目:青藏高原多圈层水文过程
报告时间:2022年10月14日(周五)14:00—15:30
报告地点:形式:腾讯会议
主 讲 人:王磊 研究员
全球变化科学紫荆论坛第389期
报告题目: 青藏高原多圈层水文过程
主讲人:王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时间: 2022年10月14日(周五)下午14:00—15:30
清华大学地学系官方微博直播 腾讯会议(ID:377-988-504)
讲座简介:
青藏高原,又称“地球第三极”,是亚洲十多条江河的发源地,升温背景下高原各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冰冻圈、水圈、土壤圈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多圈层的相互作用,导致青藏高原陆表水文循环及其演变趋势模拟和预测异常复杂。围绕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基于高寒流域地表多圈层互馈理论,构建了青藏高原多圈层水文监测网,创建了适用于高原河流日径流遥感反演的方法体系,为青藏高原水循环演变认知提供了信息支撑。(2)基于焓的理论创新了冰雪和冻土等冰冻圈物理过程的计算方法,突破了传统临界温度法计算冰水相变时的不稳定问题,创建了包含描述大气圈、生物圈、冰冻圈、水圈、土壤圈等耦合物理过程的青藏高原多圈层水文模型。(3)结合观测和模型等计算得出青藏高原河流出山口径流总量;系统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不同气候主导区河流径流的变化特征和机理;发现了近40年青藏高原内流区大湖的扩张机制仍以降水驱动为主、冰川消融为辅,土壤冻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期湖泊的扩张。
主讲人简介:
王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清华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日本东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入选基金委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冰冻圈水文学,研究兴趣包括多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冰冻圈-水圈-土壤圈)水文过程及气候变化等。已在BAMS(4), PNAS Nexus, RSE, ESSD, GRL(3), WRR(6), Science Bulletin(3), Earth’s Future等专业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90篇。近5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一作/通讯30多篇)、出版专著3部。研究成果被IPCC报告和Science等期刊引用。目前担任SCI期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副编辑、《生态学杂志》和《水利水电技术》等中文核心期刊编委。兼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理事等。